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江南体育网安卓版>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乾政办发〔2022〕1号关于印发《乾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 2022-02-28 16:26:39
来源: 政府办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24305359858H/2022-00060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乾政办发〔2022〕1号 发布机构 乾县
公开日期 2022-02-28 有效性
主题词


解读:乾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解读

乾政办发〔2022〕1号

江南国际收益

关于印发《乾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城关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乾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认真贯彻落实。

江南国际收益

2022年2月23日

乾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环境和要求

一、重要意义和编制依据

二、乾县地震灾害背景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四、存在问题

五、“十四五”时期新要求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二、夯实震灾防御基础能力建设

三、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

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五、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一、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

二、石牛地震监测台网升级改造建设项目

三、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

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项目

五、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六、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项目

七、地震现场工作队伍装备体系建设项目

八、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提升项目

九、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健全投入保障

三、强化人才队伍

四、加强跟踪评估

第一章  发展环境和要求

一、重要意义及编制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爬坡过坎、加快追赶超越,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新时代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高全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筑基之举,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全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陕西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咸阳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本《规划》是引领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部署防震减灾重点任务,安排防震减灾重大项目和投资,指导县人民政府开展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乾县地震灾害背景

我县位于陕西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种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活跃,具有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面临潜在地震灾害风险。县域内分布有宝鸡—乾县—蒲城断裂、岐山—乾县断裂、扶风—三原断裂3条东北向隐伏地震活动断裂,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中王村镇、姜村镇、薛录镇、马连镇4个镇属高烈度地震易发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其余12个镇办处在地震烈度Ⅶ度设防区,属地震易发区。

我县历史上曾受周边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波及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近三十年,相继发生过1998年泾阳4.8级、2017年9月5日彬县3.2级塌陷地震等多次强有感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造成我县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300万元。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防震减灾理念不断筑牢深化、机制体制不断深化优化,以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为主线,稳步推动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全县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水平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分别荣获省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区和优秀县区殊荣。

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不断完善,防震减灾、抗震救灾组织机构健全完善,防震减灾事业主动融入“全灾种、大应急”工作体系持续完善,“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基础不断夯实,地震决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在原石牛镇政府院内建成GS-2000-GDQX光电倾斜仪地震监测台1座,通过网络接入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网络汇集与实时监控。完成地震监测数据视频会商系统升级改造,完善了震情分析研究和震情会商制度,“三网一员”(宏观监测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镇办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工作持续加强并及时更新调整,震情跟踪机制不断完善,县内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基本站建设已完成,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已在县第一中学、花口初中和高庙小学安装到位。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不断增强。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得到广泛实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纳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查环节,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活动,全县新建农居大部分实现抗震设防,基本具备综合抗御7级基本烈度地震能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实施马连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建设,开展地震风险排查、安全监管检查、农居抗震性能调查和农居新建及加固改造,全县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

应急响应保障服务能力持续加强。防震减灾、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和应急响应程序更加明晰,地震应急预案及时更新调整且操作性更强,成员单位责任更加明确,应急措施更趋科学合理。地震应急物资保障日趋完善。依托红十字曙光救援中心,协同卫健、应急部门成立44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积极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地震应急演练覆盖面和融合度不断加大,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灾情速报、紧急救援、现场处置能力稳步提高。依托广场、公园积极开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处。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应急预案、救援队伍、技术系统、避难场所、物资储备等为核心内容的救援救助体系。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全面落实多部门联合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防震减灾“六进”活动扎实深入,内容不断丰富、群众喜闻乐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努力开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产品,防震减灾宣传渠道和形式进一步拓展。依托乾陵地震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员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大赛、演讲竞赛、征文比赛、专题培训等,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自救互救技能显著提升。

四、存在问题

经过努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不足,地震综合防御整体能力还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地震监测、地震监测系统运维、信息共享以及震情趋势分析研判水平仍然不高,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单一,多手段探索的地震前兆监测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公众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建设进展缓慢,地震预警终端分布稀疏、布局不甚合理,体系不完善。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薄弱。我县16个镇办均属地震易发区,其中王村、姜村、薛录、马连4个镇属高烈度地震易发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其余12个镇办处在地震烈度Ⅶ度设防区,属地震易发区,地震灾害风险较大。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工作未完全开展,地震小区划未开展,城乡房屋建筑和重大工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和隐患底数不清。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还不到位。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措施不足,“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地震科技支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

地震灾害应急能力不足。大震巨灾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应对地震灾害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应急响应保障能力不足,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机制还需完善,部门间协同联动能力不强,尚未建立可在震后实时互通、信息共享的联动协同合作机制。专业应急救援装备及设施配置不到位,交通机动能力不强,不能满足政府抗击大震巨灾的要求。

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社会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投入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较为薄弱,主动减灾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

五、“十四五”时期新要求

防震减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发展和安全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的重要论述是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地震风险挑战。必须落实中省要求,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创新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举措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对政府有效防御和高效应对地震灾害的期望值显著提高,防震减灾多元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热情逐步提升,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治理体系,依法规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指导开展主动防灾、科学避灾、充分备灾、有效减灾的行动,形成地震灾害群防共治的局面。

防震减灾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时期,是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爬坡过坎、加快追赶超越,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不断聚集、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增多、新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对此,防震减灾工作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转化为乾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构筑坚强的地震安全屏障。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来陕考察时提出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乾县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以“夯实地震监测、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为重点,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夯实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基础,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积极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奋力谱写乾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牢固树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底线思维,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灾害规律,坚持关口前移,主动防御,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做好随时应对大震巨灾准备,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坚持重点推进,稳步提升。紧密结合县情、社情、民情、震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对接中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围绕体制机制、项目实施、能力建设、队伍建设等重点,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统筹推进、全面落实。

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坚持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动员全县各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推进理念更新、技术革新、引智出新,加强上下沟通、左右交流,在乾县加快追赶超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县基本实现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升级改造石牛地震监测台网,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配合市级地震机构完成县域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网建设,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建设,为震后应急响应提供服务;发挥地震安全农居和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带动作用,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地震现场工作队装备。“十四五”期间,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明显增强,地震灾害风险对乾县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有效降低,地震服务业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满足乾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优化监测预报工作体系。提升地震监测预报宏观微观体系建设质量,优化地震监测群测群防网络,构建技术网络、专业人员、兼职群体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地震监测体系。提升观测数据分析、运用质量,优化震情会商质量,为全市地震长中短临和震后趋势预测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提升石牛地震监测台网质量。按照《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站标准化规范》对石牛地震监测台进行标准化改造,推进地震监测设施、技术和观测条件的升级,强化系统运维保障,实现石牛地震监测台网达到国家地震台站建设标准化要求。

加快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建设。依托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市级地震机构支持,在学校、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建设安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提供紧急地震信息,实现地震预警秒级服务,初步建立起我县地震预警发布网络。

二、夯实震灾防御基础能力建设

健全地震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政府牵头、部门负责、行业共治的工作格局,将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纳入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部门间联合监管机制。规范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强化地震区域评估、活断层探察、地震灾害风险调查等基础探测成果转化,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摸清我县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支持新建学校、医院等采用减隔震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共建筑抗震设防能力。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明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构建权责明晰、科学有效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体系。

强化防震减灾社会治理。开展学校、医院、大型公共场所等重要建筑物以及生命线工程抗震设防资料收集与调查工作,为科学准确判断我县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提供依据,为建设工程抗震加固和震后应急救灾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深度融入“大应急”工作格局,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升地震应急业务支撑保障能力。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健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依法有序参与防震减灾的协同工作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开展学校、社区和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主题公园、科普馆)建设,努力营造防震减灾示范创建的良性氛围,构建乾县防震减灾工作示范创建工作格局。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三、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

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强化抗震救灾指挥部运行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县级地震应急专项预案,明确我县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和应急响应程序,强化部门工作职责,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提升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使预案的操作性更强,责任更加明确,应急措施更趋科学合理。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升社会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加强地震现场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地震现场工作调查规范的培训学习,强化地震现场工作队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和评估管理机制。采购县级地震现场工作队装备,配备现代化专业设备,提升地震现场工作队业务技能和快速响应能力。

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遵循“统筹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期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绿地、学校操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露天停车场及村级广场等设施,及时完善行业内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明确应急避难场所总体布局和建设要求,完成规划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并完善设施配套,形成以城区为主、远近结合、设施配套、覆盖面广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基本满足我县群众避难疏散需要,切实提高我县综合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面向政府地震应急管理,提供地震速报、烈度速报、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信息,在震前防御、震时响应和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环节提供决策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拓展地震速报、预警信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公众服务;面向高铁、桥梁、大坝等生命线工程,强化监测预警、地震安全性评价专业服务;面向一般建设工程,提供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预警、活动构造探察、隔震、减震等技术服务,服务公共安全和经济建设;面向国家重要活动,强化地震安全保障服务。

五、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六进”活动,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各镇办和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防震减灾责任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事业,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商业传媒终端、主题公园、科普馆等多元化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形式及地震应急演练等手段开展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同时通过微信、抖音为公众提供实用性、服务性、互动性强的订阅服务;利用“防灾减灾日”、“唐山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等时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结合新媒体实现在应急时对内快速互通信息、协调事项,对外快速发布、收集震情信息。加强涉震舆情监测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十四五”期间,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爬坡过坎、加快追赶超越,以“夯实地震监测、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为重点,规划我县防震减灾建设项目9个:

一、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

在我县现有地震信息服务终端布局基础上,继续选取学校、社区优先部署。在县第二中学、职业教育中心、晨光中学3所学校和盛唐大观园、明德成2个小区分批安装。同时,积极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高铁站对接,加快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推广安装,逐步建立起我县覆盖范围广、发布时效快的地震预警发布网络,为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政府应急响应、公众紧急避震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二、石牛地震监测台网升级改造建设项目

对石牛地震台观测仪器(光电倾斜仪)及观测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站标准化规范》要求,对石牛地震监测台进行标准化改造,规范布线、统一标识,对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公用设备等进行防震加固,确保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观测区和辅助功能区,依据现有建筑条件合理布设传感器、采集器、主机等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和供配电、防雷接地、安全监控等辅助设施等。

三、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

按照咸阳市“一心三极三带五板块”城乡建设格局,积极配合市地震监测中心,开展全县范围内地震灾害致灾因子、历史地震灾害、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四个方面内容的风险调查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县域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情况,形成全市地震灾害风险情况底册数据库和相关地震灾害风险图、活动断层避让图、房屋加固优先级区划图、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区划图等专业图件,为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和应急准备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震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项目

结合中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安排,以咸阳市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协调推进全县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对区域内居民小区、大中小学校、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水库大坝、危化品厂库、重要军事设施未达到抗震要求的设施,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标准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工作。

五、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在县域内择优选择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突出、示范性较强的学校(县一中或二中),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主要通过实物展示、模拟展示和模拟地震体验平台等展项,运用声、光、电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依托故城墙遗址公园建设防灾减灾主题公园。

六、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项目

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和社区(小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和推进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创建工作,到2025年创建3个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个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不断构建社会防震减灾示范网络体系。

七、地震现场工作队伍装备体系建设项目

优化调整地震现场工作队,购置一定数量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伍专业技术装备、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后,现场工作队伍能够迅速整装出发,赶赴受灾区域开展地震现场调查、灾情速报、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科学考察等专项工作。项目建成后,能实现地震灾害现场灾情快速获取、实情动态效果展示,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震时应急救援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地震灾区应急救援的时效性、科学性。

八、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提升项目

依托县住建局农村民居抗震加固工程建设,在姜村镇姜村建设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技术服务站,配备电脑、投影仪、会议桌椅等设施,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农村民居房屋抗震设防培训、地震动参数查询应用等功能,达到农村民居房屋建设图纸、抗震设防要求等技术进农村的目的。

九、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

各镇办、各行业部门,要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绿地、学校操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露天停车场及村级广场等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并完善设施配套,形成以城区为主、远近结合、设施配套、覆盖面广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基本满足我县群众避难疏散需要,切实提高我县综合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强化部门协同合作,落实规划工作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镇办、部门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上下一致、同步贯通。

二、健全投入保障

围绕我县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任务,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防震减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等方面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为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准备、科普宣传、人才建设等提供充足保障,使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为规划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强化人才队伍

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监测预报、震灾防御、震后应急、科普培训不同层次需求,构建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专业化防震减灾工作队伍。

四、加强跟踪评估

健全规划工作落实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制定科学的规划实施体系与评价标准,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评估结果应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乾县防震减灾“十四五”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预算(万元)

项目实施单位

1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

在县第二中学、职业教育中心、晨光中学3所学校和盛唐大观园、明德成2个小区安装预警终端5套。加快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高铁站等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的推广安装,逐步建立起我县覆盖范围广、发布时效快的地震预警发布网络,。

2023

每套2.5万

共12.5万

市地震部门、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2

石牛地震监测台网升级改造建设项目

对石牛地震台观测仪器(光电倾斜仪)及观测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站标准化规范》要求,对石牛地震监测台进行标准化改造,规范布线、统一标识,对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公用设备等进行防震加固。

2023

10万

市地震部门、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3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

开展全县范围内地震灾害致灾因子、历史地震灾害、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四个方面内容的风险调查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县域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情况。

2022-2023

5万

市地震部门、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4

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项目

以咸阳市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协调推进全县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2022-2023


市地震部门、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5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选择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突出、示范性较强的学校(县一中或二中),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依托故城墙遗址公园建设防灾减灾主题公园。

2024-2025

科普馆50万,主题公园30万,

共80万

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6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项目

在全县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创建活动,创建3个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个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不断构建社会防震减灾示范网络体系。

2022-2025

2万

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7

地震现场工作队伍装备体系建设项目

优化调整地震现场工作队,购置一定数量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伍专业技术装备、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

2023

10万

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8

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提升项目

在姜村镇姜村建设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技术服务站,配备电脑、投影仪、会议桌椅等设施,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农村民居房屋抗震设防培训、地震动参数查询应用等功能。

2024

5万

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管理中心

9

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

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绿地、学校操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露天停车场及村级广场等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并完善设施配套,

2021-2025

100万

各镇办

各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